(资料图片)
中国法院网讯(何文玉)“谷雨栽旱秧,节气正相当”。近日,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受理了一起民事纠纷,被告是一名菌农,临近开庭时,接连的降雨导致其种植的木耳生长迅猛,如果不在雨停的间隙抢收,就全烂在菌袋上了,雇佣外地的二十多名工人已经进到山下的菌地中开始抢产了,想要申请将开庭时间延期。
承办法官了解情况后,立即联络了原告,与其协商,定于上午七点也就是被告雇佣工人休息的时间,前往被告菌地就地开庭。法官带着书记员第二天起早出发,一路冒雨颠簸驱车50余公里,来到了被告所在的天桥岭某山下的菌地巡回开庭。
通过开庭了解到双方是多年的加工定作关系,去年因多方面原因雇佣不到工人,雨季来临无人管理,种植的100多万袋菌耳收益全部打水漂,损失了近200万元。法官深知栽收木耳季节性很强,在收获季节对菌农来说分秒必争,在对以上案情了解后,法官立即休庭,秉持着“调解千家事,温暖万人心”的理念,与原告进行沟通协商,从现有的实际情况、双方之间的利益共享等方面,进行了释法说理。
法官说:“以打官司的方式解决纠纷,需要你们到庭参加诉讼,法院作出判决很容易,但是对于你们这样的忙着抢收木耳的菌农来说,此时打官司会让你们错过最佳抢收时期,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,而我们法院的工作人员来的目的,一是了解案情及你们存在的困难,二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,保障双方损失最小化,利益最大化。被告现在确有一些困难,也请原告给予理解与包容吗,给被告一些时间将季节性的木耳收益尽可能的多收回,以利于被告完成加工款的交付,也利于你们双方下一年双方加工合同的持续,这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吗?”
原、被告都被法官冒雨站在菌地里给双方调解的态度所打动,同意法官的调解方案延长加工费的给付时间,从而一场纠纷得以化解,双方握手言和。
汪清林区基层法院为有效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,切实让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便利与高效,在春耕农忙时节坚持为人民群众送法上门,将审判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,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审判、就地调解,节省他们的时间和精力,把人民法院的温情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。
X 关闭
俄罗斯空降兵实施机降训练。据俄罗斯《红...
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(记者罗知之)据人...
杨树朋家人和人武部领导一起包饺子。刘明...
该院专家为陈祥榕烈士母亲做检查。张文明...
范红战1岁半的小儿子对着电视机喊爸爸。视...
人民网里约热内卢2月8日电 (记者吴杰)...
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(记者栗翘楚)作为...
巡道途中。牛煜峰摄出 发路的尽头,是一...
隆冬时节,第78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化演练...
“前方道路遭‘敌’破坏,车辆无法通过。...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